



多年前父亲为了维持生活做矿工,现在四处打零工供孩子们读书。无暇回家,只是按时给家里寄钱。杨雨行读初三,班上50多名学生,排名10几名。孩子初中毕业后想读职高学一门技术。杨飘高三,学习成绩不错,今年就要考大学了。杨恋读高一,学习成绩最好,现在患自闭症处于修学状态,正在治疗。
本次发放杨雨行助学款1700元,杨飘2800元。
新庄村第二户:盛粉粉,女孩,14岁,在炉山二中读初一。


志愿者走访的时候粉粉正在做午饭,是土豆和山上挖来的野菜。过多的承担了家里的农活和家务,粉粉的学习成绩并不好。同行的老师和依娜老师帮助孩子分析应该怎样努力学习,面对生活,也表示让孩子不要有任何顾虑,只要安心读书,大家会帮助她度过难关。
给两个孩子发放了1800元助学款,并留下了孩子的地址,后期会通信持续关注孩子的成长。
新庄村第三户:王颖,女孩,17岁读高一,中考第一名考取重点中学,学习成绩优异。

凯尔翎公益基金会威宁公益分站从4年前开展助学,资助孩子们读书,如今看到孩子们的成长感到特别的欣慰,虽然两个孩子已经参加工作了,但是还要还助学贷款,所以家庭经济依旧拮据。本次给王颖留下助学款2400元。
新庄村第四户:赵康杰,男孩,15岁。
新庄村第五户:陆先会,女孩,17岁。就读于威宁民族中学,高二,学习成绩不错,班上名列前茅。还有两个弟弟,陆兴平,陆兴义兄弟是双胞胎,15岁,在炉山二中上七年级,距离学校四五公里,每天走路上下学,单程要一个小时。兄弟两人学习都在班上中上等。

新庄村第六户:家里一共三姐妹。邵锦,男孩,15岁,在东方二中读初二,住校,学习一般。邵莉,女孩,17岁,在威宁九中读高二,学习成绩中等,住校,估计能考取二本。姐姐邵涛琴,19岁,在贵州师范大学读大二。学费每年四千多,生活费每个月有几百元。

结里村第一户:陈金韦,15岁,七年级,住校(每学期交学校1200,每学期国家资助625,自己每月交100多元,含三餐),每周末回家。

父亲2015年去世,母亲此前在贵阳打工时受伤,获得赔偿四万多元,加上政府补助一万多元,危房改造,去年盖起了现在住的新房子。母亲身体恢复后,继续打工养家,三个留在威宁的孩子由奶奶照顾,和奶奶一起住在二叔家。

此次发放助学款陈磊2800元,陈婷1700元,陈金韦1700元,陈涛900元,共计7100元。
结里村第二户:黄硕,女生,16,炉山二中初三,住校,学习成绩好,很自信,目标考毕节一中。

结里村第三户:潘双金,潘双银,双胞胎,读初三。双银住校,双金走读。家里一共6兄妹,父母离异后都跟着父亲潘廷礼生活。因家中无钱继续读书,老大潘志春辍学后在厦门打工,老二潘琴琴已在威宁实习,收入仅够维持个人在外地生活,无法贴补家用。老五潘志立,初一;老六潘朵朵,四年级;都是走读。

本次发放助学款,双金1700元,双银1700元,志立1700元,朵朵900元,共计6000元。
结里村第四户:欧厚成,高二,走读,在威宁。欧厚寒女孩,高三,走读,在威宁。欧厚伟,初三,成绩可以,想考威宁8中。欧厚来,初二。

此次发放助学款,厚伟1700元,厚来1700元,厚成2400元,厚寒2800元,共计8600元。
结里村第五户:吕兴、吕爽,父亲去世,母亲打工。

此次发放助学款吕兴2400元,吕爽1700元,共计 4100元。
结里村第六户:家里一共姐弟五人。
父亲已经去世多年,母亲没有任何技能,靠种地和打零工养活孩子。打零工平均每月2000多元。家里三个人有低保,480元/月。吕茜 ,护士专业毕业,再考专业证书。吕雪在重庆打工,会往家里打点钱。吕亮高三,理科,成绩还可以。吕蜜初三,走读。计划考中职。吕瑞初三,成绩很好,在火箭班。本次发放助学款,吕蜜1700元,吕瑞1700元,吕亮2800元,共计6200元。
结里村第七户:李猜,女,11岁三年级,成绩中等偏上。没有住校,一个学期国家补助250元。
父亲去世,母亲改嫁,每年看一眼孩子。还有一个上二年级的妹妹李优,两个女孩平时在奶奶家生活,爷爷在外打工,一天150左右收入,奶奶主要在家种地、照顾孩子。精准扶贫户。一家四口有低保,640元/月。此次为李猜发放助学款800元。
结里村第八户:吴长兰、吴长乖
吴长兰(姐姐)去年出去打工了,所以暂停资助。吴长乖(弟弟)初三,总分480分左右,准备直接考大专。吴长会(哥哥)已结婚生子,失去部分劳动能力,被辞退在家。矿山上班得了尘肺病,赔了几万块盖房子了。家里的经济来源主要是低保,母亲虽然身患疾病,但是为了生活仍然坚持种地,维持家里的基本生活。
此次为长乖发放助学款1700元。
结里村第九户:吴佳能,三年级,学习中等偏上。
爸爸患精神病后去世,母亲改嫁再没有回来。孩子和爷爷住,奶奶去年也去世了。爷孙两个人靠每月300多元低保为生。
此次为佳能发放助学款800元。
这是我们今天走过的路。无限感恩依娜姐带领归零团队的各位老师亲自去看望孩子们,还用心的留下了孩子们的联系方式要通过书信的形式陪伴和关注孩子们成长。有四位老师是半夜一点多才赶到威宁,也是一早走访,奔波在崎岖难行的山路中,和孩子沟通,编辑文字,拍照,签收……。依娜老师身体不适,却坚持陪同大家直到工作结束。
万分感谢我们当地的志愿者结里小学的解天富、闫涛。庄子小学的陆学科、肖大洪、柯贤耀、陈琛、何明军各位老师,感谢大家平日对孩子们的关爱,一直帮基金会传递着爱心,坚守在公益一线。感谢大家不辞辛苦带领我们逐一入户去看望孩子们。
那些如花开般美好的时光,终会被岁月的风雨袭卷。而公益路上若春风般温暖的情缘,却会被流年的光影沉淀成一枚珍珠,珍藏于心间。